出品|搜狐科技
作者|张雅婷
编辑 | 杨锦
经历2021年的高歌猛进后,小米进入业绩“低谷期”。
8月19日,小米发布2022年二季度经营业绩。数据显示,小米二季度收入701.7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20.1%;调整后净利润20.8亿元,同比下降67.1%。
小米二季度业绩呈现萎靡态势,主要受智能手机业务拖累。数据显示,小米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8.5%,是三大主营业务中收入下滑幅度最高的板块,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26.2%,平均售价(ASP)下滑至1081.7元。
营收、净利双降,员工数罕见下滑
(小米营收及营收增长情况)
通过对比近年小米季度收入,我们可以看到,与去年上半年业绩的突飞猛进相比,小米今年上半年业绩不算突出。
今年一季度,小米营收同比下降4.6%,这是自上市以来小米季度营收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。二季度业绩延续了一季度的“疲态”,收入701.7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20.1%
今年上半年,小米收入1435.22亿元,同比下降12.8%。上市以来,小米上半年营收未曾出现负增长。
(小米2018-2022上半年营收情况)
净利润方面,小米二季度下滑趋势更加明显,比2018年同期净利润还低。财报显示,小米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0.8亿元,同比下降67.1%。今年上半年,小米调整后净利润49.39亿元,同比下降60.1%。
(小米净利及净利增长情况)
为何营收、净利出现如此明显的波动?
在财报电话会上,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向包括搜狐科技在内的媒体解释称,营收下滑主要因全球多个市场通胀,加上国内疫情反复,致使消费疲软。
此外,为提振需求,第二季度小米在“618”大促活动采取降价促销,影响了利润。以小米11 Ultra(8+256GB)为例,618促销价比上市价便宜三成。
小米集团CFO林世伟补充称,小米的利润波动还受到新业务投入的影响。据了解,小米二季度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6.11亿元。
在整体业绩萎靡的情况下,小米选择精简人员配置。小米二季度财报显示,员工总数比上季度减少924人。
中国大陆是“减员”重灾区,一共少了1055人,这意味着小米在中国大陆外地区员工数还有增长。按岗位来看,小米研发人员减少302人。
这是小米自上市以来,第二次出现员工总数环比下滑。第一次下滑出现在2019年一季度,彼时小米刚经历了2018年四季度的业绩低谷: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2.3%、环比下跌24.9%,智能手机收入环比减少28.3%。
小米往往会通过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来应对变化。今年以来,小米发生多次人员及组织变动。
1月,小米集团原副总裁、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常程离职;原副总裁、中国区新零售部总经理尚进离职。2月,创始团队成员、技术委员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伟星离职。4月,小米有品原副总经理叶华林被任命为总经理,向卢伟冰汇报。5月,小米笔记本部门并入手机部门。6月,“Xiaomi产品部”与“Redmi产品部”合并。
与此同时,小米创始人雷军也陆续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的法定代表人、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。不少行业人士认为,雷军将专注汽车业务。
手机业务承压,量价齐跌
财报显示,小米二季度智能手机收入占比达60.2%,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占比为28.2%,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9.9%。
智能手机业务仍是小米“顶梁柱”,但收入占比比去年同期少了7.1%。
二季度,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与出货量大幅下滑。具体来看,小米智能手机收入423亿元,同比减少28.5%。智能手机出货量3910万台,同比减少26.2%。
(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情况)
出货量下滑不只是小米一家手机厂商需要面临的难题。在战争、通货膨胀、消费者换机动力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,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约9%,国内下滑约14.7%。
由于国内疫情反复,再加之荣耀的强势回归、市场份额急速飙升,vivo、OPPO、小米在国内手机市场份额均出现大幅下滑。IDC二季度数据显示,小米在国内市场出货量下滑22.1%。
据小米透露,今年第二季度,国内很多地方仍存在疫情防控。“平均下来有1000家线下门店处于关闭状态,对线下销售有很大困扰。”
“手机市场没有饿死的,只有撑死的”,低迷的需求加剧了厂商的供应链风险。二季度财报显示,小米存货的减值拨备创下历史新高,达到17.9亿元,去年同期该数值为6.2亿元。
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告诉搜狐科技,手机市场销量的下行,再加上过去2年各手机厂商大量囤积的物料,造成今年各家手机厂商其实一直都处于一个清库存的过程。“今年很多新机相比前两年的产品,出了SoC的升级,其它部分持平甚至还有倒退的情况。”
王翔表示,小米目前的库存依然较高,总体来看处于偏健康的状态。“我们会利抓住机会来清理我们的库存产品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二季度手机平均售价(ASP)下滑至1081.7元,去年同期为1116.7元,而上季度为1188.5元。小米平均售价的下滑,一定程度上受到降价促销的影响,但也说明其在进军高端市场时遇到不小的困难。
(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平均售价)
年初,雷军宣布小米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,目标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。然而,小米平均售价一直在1000元左右波动,出货主力也是中低端机型。IDC数据显示,在国内600美金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,小米二季度份额占比3.1%,一季度占比4%,与去年差异不大。
王翔表示,坚持做好高端产品,是小米一直以来的战略。但高端需要持续投入,非一蹴而就,小米将坚定长期投入。
另外小米高端机型主要是在7、8月推出,一定程度影响了二季度的出货量及业绩。随着小米12S系列、MIX Fold 2的发布,小米下半年手机市场表现或许会有改善。
IoT、互联网业务相对平稳,研发投入保持增长
与手机业务的大幅下滑相比,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以及互联网服务业务发展相对平稳。
IoT与生活消费业务方面,二季度收入198亿元、同比减少4.5%。与手机业务类似,业务收入下滑主要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,境外市场IoT产品需求有所减弱。
具体来看,智能大家电品类(包括智能空调、冰箱及洗衣机)收入同比增长超25%,主要是由于智能空调及冰箱出货量增加。截至2022年7月,小米空调产品出货量已超2021年全年的200万台。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同比减少12.4%至53亿元,主要是由于显示面板价格下降导致智能电视平均售价下降。
小米AIoT平台能力有所增强,用户数保持增长。截至6月30日,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(不包括智能手机、平板及笔记本电脑)数达5.27亿,同比增长40.7%。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(不包括智能手机、平板及笔记本电脑)用户数首次突破1000万,达1020万。
互联网服务业务方面,小米二季度收入70亿元、同比减少0.9%,主要是因为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减少。其中,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创季度新高达人民币17亿元,同比增长52.1%,占比提升至23.9%。
整体业绩疲软的同时,小米仍保持较强的研发投入。二季度,小米研发支出达到人民币38亿元,同比增长22.8%。
雷军谈到,自2017年以来,小米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39.7%,今年预计研发投入人民币170亿元,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人民币1000亿元。
传统业务之外,小米也展示出在汽车、机器人等新领域的技术野心。
去年8月,小米推出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,采用小米自研的伺服电机,支持语音操控,能自主避障和自动跟随。近日,小米还推出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,雷军在发布会现场进行了对话和自拍等互动。
“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每台大概六、七十万元,尚无法实现量产。”小米较早地进入机器人领域,在开源社区以及周边产业做早期、预言性的探索。王翔表示,未来可以真正地支撑智能工厂,也可以进行替代人的服务。
在汽车业务方面,小米最近透露自动驾驶的最新进展:第一期研发投入33亿元,专属团队规模超500人,已规划140辆测试车。雷军表示,小米自动驾驶目标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。
无论是汽车,还是机器人,都是小米新提出的“科技生态”的组成部分。按照雷军构想,通过创业12年来的沉淀,小米正在构建不断延展的科技场景,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家居,再到智能制造、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,并提供丰富的智能终端。
责任编辑: